首页 > 健康园地 > 疫情防控
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的是3岁左右的孩子,6个月以上一直到5岁都是高发年龄段。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还是两大类型:第一个类型就是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简称为COXA16;还有肠道病毒的71型,简称为EV71。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家庭如何预防: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环境的卫生情况,和孩子的个人卫生情况,食物的卫生情况,都要做的好;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不要过劳,不要太晚睡,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过于劳累,这种孩子免疫力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不要带孩子到人员比较杂的公共场所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户外活动阳光充足的地方是完全可以去的。
(2)幼儿园如何预防:这是一个流行性的传染病,所以在儿童聚集的地方是一个发病的高发场所,比如说像幼儿园、学校或者是幼儿活动场所,容易出现爆发流行,幼儿园对孩子的照顾、护理就非常重要了,第一,对孩子跟家庭护理一样,从孩子个人卫生、从饮食卫生、从水源都要很好的处理。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做好晨检,幼儿园应该对每个入园的孩子早上要进行健康检查,要摸摸孩子的头是否发烧,张嘴看一眼是不是有口腔溃疡的情况,手掌伸出来看有没有皮疹,另外要询问一下家长,孩子一两天在家是不是有情绪不好、精神不好这种状况,有没有嗓子疼的情况,如果有这些特殊情况,要及时的让孩子回家注意隔离,这样集体的流行情况就会降低。
(3)医疗机构如何预防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四.临床特征
1、急性起病发热,食欲不佳、神志萎靡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嘴巴里面出现了咽喉的疼痛或者口腔的干燥,接着就逐渐在口腔粘膜面出现1—3毫米大小的水泡,再过几个小时或者到24小时,这些水泡就会变成溃疡。 )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嘴巴溃疡以后,也就是在1、2天左右,手上或者脚上皮肤上看到水泡一样的疹子。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6、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五.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六.治疗及护理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