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疾病专题

 

高血压尽量选长效降压药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远超肿瘤居各种死亡病种之首,占40%。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现仍以30%/10年的速度在增长,每年死于心脑血管患者约300万人。而其中一半与高血压相关,所以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40多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研究和社区人群防治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控制好高血压对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高血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高血压:三次非同日(每次至少隔一周)血压≥140/90mmHg。

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过度饮酒、从事易致精神紧张工作的或精神压力较大的人)应每半年测一次血压,其他人应1-2年测一次血压。随着人群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高血压患病率的大幅升高。

目前30岁左右发生心肌梗塞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生活方式不健康,不运动、喝酒抽烟、玩命工作或疯狂玩乐、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超重或肥胖。

现在甚至儿童及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上升,也就是说,防治高血压要战线前移。所以,从小就要养成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一旦得知自己的血压升高,应该到正规医院的心脏科就诊,确诊是不是高血压病,并做相关的检查看看心、脑、肾有没有受到损害,有没有血脂异常、血糖升高、尿酸升高等合并危险因素。由专科医生做出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无形杀手

之所以说高血压是无形杀手,是因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慢慢发展到中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肾衰。现在医学把高血压定义为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心血管综合征”,其可以使各种动脉发生病变,如脑动脉硬化会发生中风,冠状动脉硬化可发生心梗、猝死,肾小动脉硬化可形成肾功能不全,长期高血压还会使心肌肥大致心力衰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风(脑卒中)大国,并以250/10万/年的速度在发展;卒中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及负担。而卒中是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大幅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从70年代的7%升高到现在的20%,我国有高血压病人2亿多,其中一半的高血压病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知晓率底),仅40%的病人在用药(治疗率低),而真正得到控制的仅有10%(控制率更低)。要提高这三率,首先要对社会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的知识。

如何自测血压

在提高控制率方面,除了医生的作用外,患者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管住嘴(低盐、低脂、戒烟、少饮酒)、迈开腿(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我们目前大众平均食盐水平为12克,高血压病人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在家测血压可有效地使血压得到控制。

我们推荐自测血压的血压计用电子袖带式血压计,不推荐指套或腕式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的数值一般比在医院里测的值低5mmHg。开始自测时,应该在早晨、下午和晚上分别测一次,因为晨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是高血压能否得到很好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晚间或夜间高血压也是部分病人的重要特点。根据自己监测的情况,就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根据此调整治疗方案。自己测血压时应休息5分钟以上,取坐位上臂应与心脏的水平一致,冬天应将毛衣脱掉。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保持自己的血压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自行停药、改药或换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病人,服药后几天或一周,血压没有降到目标值,就去看医生,然后换药或加药,这样做是错误的,一般长效的高血压药最大降压疗效出现在4周左右,而且我们也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在4-6周左右。

对于老年人降压应更缓慢一些,因为快速降压会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对于一般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尽可能降到理想血压:120/80mmHg。

老年人由于主动脉硬化,往往出现收缩压较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偏低,我们称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对于这一类病人,降压要缓慢,降压的目标值应在150mmHg。如病人可以耐受也可缓慢地降到140mmHg或以下。

对于血压突然升高且伴有症状,不推荐含化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这样做有可能血压又突然降得过低而发生意外,应该去医院诊治。对于选择什么药物来控制血压,由于保持血压的平稳性很重要,所以要尽量选择长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大多数病人需要两种抗高血压药物。由于中国人群脑卒中高发,高盐饮食,所以治疗方案最好包括一种钙拮抗剂或利尿剂。

高血压无论是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还是药物治疗,贵在坚持,另外还要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降脂及降糖等治疗。高血压患者要有终生治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