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管局成立 4项措施解决公立医院效率低
2010年01月07日09:30 备受关注的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医院管理局——成都市医院管理局正式“起航”,1月5日下午,医管局召开第一次工作会,局班子成员与全市15家市属公立医院班子成员见面,这意味着“管办分离”的成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破冰前行。 在新医改背景下,成立医院管理局,成都开全国(内地)先河,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局?娄进局长在昨天下午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上说,我市成立医管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深水区挺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医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需要,“因为只有打破‘守株待兔’的陈旧思维,引进竞争机制,才能激活市场,向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产品。”娄进说,医院管理局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出资代表,改革推手,卖方市场,服务机关。他解释说,医管局代表政府,以出资人身份负责医院业绩考核和国有产权监督,行使投融资决策权、院长选聘考核权,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所谓改革推手,则是医管局组织公立医院制定改革方案,推动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此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娄进说,我市有几十个亿的医疗市场,成都市属医院必须用高质量的服务去吸引患者,医管局的职责之一就是带领医院去拓宽市场、抢占市场,向人民群众“销售”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而所谓的服务机关,是指医管局作为管理机关,将成为我市15家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部”,将与医院融合在一起,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娄进说,医管局虽然有行政职能,但绝不是“衙门”,医管局将采用公司化运作、企业化服务的形式,促进医院尽快与市场接轨。他强调说:“宁愿自己千般苦,不愿医院一时难,我们的任务就是带领医院‘强身健体’,做大做强。” 成都市医院管理局甫一展开工作,就让人感受到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力度,对市管公立医院大刀阔斧的改革箭已离弦。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医管局第一次工作会上了解到,针对市管公立医院效率不高的问题,医管局已开具了四个“处方”,并将今年确定为市管公立医院“效率提升年”。 效率低下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医管局局长娄进说,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但市管医院发展的水平却没能跟进群众的需求。娄进毫不避讳地直指部分公立医院存在的种种弊端,首先是“三低”,即服务质量低、管理水平低、运行效率低。他说,部分医院行政冗员,设置的科室过多过滥,原本一个科室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却拆分出若干个科室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运行成本增大,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其次是“两个不足”,即竞争力不足和保障力不足。他说,一些医院陷入了认识误区,认为公立医院政府就应该大包大揽,因而没有主动去思考如何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在这种思维习惯下,医院“守株待兔”般等待病人上门来,投入和产出没有人去关注。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自然而然地被患者抛弃,没有患者,医院谈不上发展。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医院临床路径混乱、流程不科学,以至于让患者跑冤枉路,“这些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是全国公立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但要为患者服好务,解决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必须尽快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四个处方为效率低下“灌猛药” 为解决我市市管公立医院效率低下问题,刚刚开始运行的市医管局开出了四剂“猛药”。 第一剂“猛药”是充分放权,全面推行院长负责制。娄进说,按照我市新医改方案要求,我市将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医管局将充分放权给医院院长,院长实行年薪制,“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任免权、设备采购权等等,该放的权全部放,想要的权都给,医管局对院长实行目标责任制,前提是只要能搞好医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第二剂“猛药”是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娄进称,市管公立医院将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并加快推进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社会化。这种改革势必会砸坏一些人所谓的“铁饭碗”,但可以促使他们为患者尽心尽责地做事,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三剂“猛药”是多渠道盘活存量,发展增量。我市将重新对各个医院的专科进行梳理并认真规划,稳妥地整合全市医疗资源,使各个医院做到错位发展,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做大做强。娄进说,我市医院现在专业分散,设置大而全,优势不突出,导致患者流失。通过重新整理,可以盘活存量,相对固定旧的患者群体,同时以突出的专业优势发展新的患者群体,新发展的患者群体即为增量。 第四剂“猛药”则是“引狼入室”。娄进说,我市将尽快从国内外引进顶级医疗品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迫使医院积极地去谋求发展。娄进鼓励市管公立医院采取措施,引进国内外顶级品牌进行合作,对此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自己的发展是爬楼梯式的,如果要快速发展,可以引进电梯,同样是爬楼,电梯式发展可以起到吹糠见米的作用。” 提升效益但不允许在百姓头上“开刀” 娄进说,推进公立医院快速发展,如今是最佳时期,“政府把市场、资源、平台都给了医院,距离国内外民间资本进入还有一段时间,医院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发展。”他说,为了迅速解决医院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医管局将今年确定为“效益提升年”,本月底以前,医管局将向各市属公立医院下达目标任务,要求医院通过开源节流、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等等措施提高效益,今年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20%,力争30%,“在效率提升上,医管局将对15家医院一个季度进行一次评比,靠后者将拿话来说!” 但就提升效率这一问题,娄进强调说,利润仅仅是一个方面,同时要考核的是医院为社会提供了怎样的服务产品、这些产品是否为老百姓解决了看病的实际问题。另外,医院的效益增长必须在患者的增量上做文章,而不允许在老百姓头上“开刀”,以增加老百姓看病费用得来的所谓“效益”,医院责任人将受到严惩。 市医管局鼓励市属公立医院通过打造医院文化的方式来吸引患者,为此娄进说:“医院文化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但它是一种‘场’,能得到老百姓的信赖甚至依赖,因而它是医院发展增量的潜在动力。” 医管局代表医院向市民作出承诺 在昨天的医管局第一次工作会上,该局代表15家市管公立医院向市民作出了三项庄严承诺: ——服务好一点,排队短一点,质量高一点,费用低一点。 ——管理要上去,成本要下来;服务要上去,纠纷要下来;质量要上去,收费要下来。 ——让全域成都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优质医疗保障。(记者 邓晓洪)
转载编辑:军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