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别以生病为荣” 这真是个令人十分纠结的话题。 有一个年轻人,不到三十岁,一脸的憔悴,问他怎么了?他说,家里四个老人——其实也都六十岁左右,最近轮流生病。他是某局下属机构,与软件打交道,工作十分劳累,但家中的病人们更让这个年轻人操心。我们曾经一直担心的现象:一对年轻人要负责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开始出现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年轻人叹气说,累惨了。 没有人愿意生病,但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社会,竞争、拚搏、付出、坚持,有害食品、空气污染、精神压力,等等,一定会积劳积怨成患,所以,除了远在深山的“得道老者”,无疾而终者毕竟是少数。我们或多或少都是“病人”。 病人经常被等同于弱者,而弱者就需要关爱、照顾、同情、忍让、宽容,所以,许多时候,一些中老年人“愿意生病”,因为这样就会象孩子一样得到关注、关心、关爱。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是其他家人有责任,因为关爱他们太少,另外一个就是他们自己的原因,“撒娇”就能得到爱护,“生病”就能得到关心。有没有人“故意生病”?一定有的。但是,中老年朋友们,千万别以生病为荣,别以生病的方式来引起家人或朋友的关爱和同情。比方经常会听到有些中老年人在聊天时说,“我也有糖尿病”,“我儿子托人从美国带回来的药,特别好”,“我的三高比你厉害多了”。有人还算帐:我自己存了三十万块钱,到时孩子再给点儿,换个肾没问题。存了一生的钱,不是给房子,就是给医院。 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所谓的“中产阶级陷阱阶段”,即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社会各种矛盾凸现、集中爆发。映射到我们每一个家庭,其中之一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什么问题?健康问题,包括精神健康。过去我们都说农村人家里不能有病人,否则很快就会“返贫”,其中,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城市中家庭由于家人大病一场而“返贫”的不在少数。即所谓“生不起病”。 很多人会说,废话,谁不生病?是的,但正是由于这个无情的现实,我们才更应该特别要用心保持身体健康。有人说,晚了,我已经有病了,是的,怎么办?我们不是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坚强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过更好的日子吗?想让家庭生活更幸福吗?想想办法,能不能有更多的自立?能不能好好了解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健康些?各种健康节目、书籍、讲座什么的,我们看得那么多了,真的就一点儿收获也没有吗? 我们也看到过那么多自信、开朗、健康的老年人,他们每天生活有规律,活动有条理,治病有方法,开开心心,轻松自如,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抱怨不断、呻吟不断、自哀自怜的人,这才是真正让人羡慕的人。这样的后半生才真正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病而活”。这样才是真正爱家庭、爱孩子。 老年社会来了,现在六十岁的人超过了两亿,再过几年呢?三亿?四亿?谁照顾谁呢?听一个朋友说她家老人是“合伙取暖”,即四个老人搬在一起住,即不寂寞也能相互照顾,更好的是孩子回家看老人方便,四个老人全能顾到了。当然,这种“和谐局面”并不多见,也不容易,但是可以参考。 我们在呼吁社会尊重老人的同时,老年人自己也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好传统,这话虽然看似残酷无情,但是仔细想想,这种精神境界和情操的提倡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
||